找到相关内容23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——读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、法汇》

    法师披剃,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,后又接传曹洞,兼嗣临济。从此精勤不怠,力行不倦。坐茅棚、住山洞、涧饮木食;又遍访尊宿,行脚万里,于禅于教于制,皆能虚怀请益。五十六岁时赴高曼寺禅七。《年谱》中记述云...处处秀,山河大地是如来。   从出家到开悟,虚云老和尚花了三十六七年的辛劳。住茅棚山洞苦修,立志刚猛的修行者多有这一层经历。行脚参访,是磨炼身心,增强见地的必须途径。如赵州八十犹行脚,这是脍炙人口的...

    冯学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368683.html
  • 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】浅释--净慧法师(末法众生必读之一)

    环境怎么能顺心修道?为什么过去人修行一段时间就去住茅棚、山洞闭关?就是为了一个好的修行环境。在家人,从做善事开始,得到一个好的修行环境,有的修塔造庙,有的放生等等,善待周围的人,用善巧语言,什么活都...再发,在禅定之前可以去静坐,去住茅棚,然后再到世间去“行”。 一个“深”字,怎么来理解。一个“深”就不是浅薄的智慧。是“深”就不是初行的智慧,只有到达深禅次定的境界才能到达彼岸。进入一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376375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奇

    拜,一心念菩萨圣号,苦乐饥饱,毫不萦念。十二月至黄河铁卸渡,过光武陵,初一住店,初二渡河,泊岸,天已晚,不敢行,四无人烟,仅路旁有一摆小摊的茅棚,也没有人居住。老和尚就此歇足,趺坐而坐;夜来大雪漫漫,寒气袭人;次晨举目一望,已化为琉璃世界,雪深数尺,无路可行,过往无人,更不知去向。茅棚没有遮栏,老和尚初则枯坐念佛,饥寒交迫,继则蜷伏一角;雪愈大,寒愈甚,腹愈饥,奄奄一息,而正念不忘;一日、二日、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199.html
  •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

    甘美。于是就在洞中过着隐居的生活。后来,他在洞外搭建木屋三间,供奉地藏王菩萨圣像,并在洞顶另建茅棚,接引弟子同修。日久之后,附近的善男信女去参拜他,愈来愈多。   1955年,板桥的信众们,在土城...

    冯冯

    |广钦|大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902031838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50)

    一样,吃的是最好的,穿的是最高档的,住的是最豪华的。许多圣者住的是山洞、茅棚、草坯房,吃穿方面也很简单,然而他们内心至高无上的境界,普天之下有多少人能比及呢?假如一定要住高楼大厦、坐高档轿车,很多方面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22265222952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87)

    、护法神也可以通达。以前有一个元珪禅师,他的修行很不错,开悟后住在茅棚里。有一天来了一个人,相貌庄严、气度不凡,在众眷属的簇拥下来到他面前。禅师没有特别在意,直接问:“你来这里干什么?”那人有点受冷落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1334529722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98)

    简陋,但有了闻思修行,一个人也可以成为道场,就像米拉日巴所说:“身是寺庙心是佛,菩提行愿是庄严。”即使你住一个破茅棚,但内心中有佛法的慈悲与智慧,能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,也绝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。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1521331328.html
  • 具行上人修行略传

    可收容妇女呢?”  虚云说:“这是收容难民,情况不同!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!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!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!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!”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,不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4739929.html
  • 佛山祖庭

    rdquo;,这就是观音道场的开基。普陀山从此有了最早的一座佛寺。    自北宋以来,普陀山观音信仰盛行,寺院渐增,僧众云集。到明末清初达到极盛,已拥有普济、法雨、慧济三大禅寺,88座庵堂,128座茅棚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140462.html
  • 法缘之亲 手足之情——中国大陆佛教参访交流团访台侧记

    ,并于翌年受具,先后充任香灯、园头等职。后于台北普门寺、宜兰吉祥寺、新竹圆明寺、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等处闭关。1970年代初期于台北县万里乡山中茅棚潜修。后为信众发觉,请法供养者日众,遂就地辟建灵泉寺,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843098.html